《说文解字》第647课:成语“睽违已久”的“睽”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647课:成语“睽违已久”的“睽”是什么意思?

([目祭]的小篆写法)

2、睹。读 d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睹 ,见也。从目,者声。覩,古文从见。”形声字。本义是见;看见。《玉篇·目部》:“睹,见也。”

(看见)

《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所以君子在人所不见之处,特别警惕小心。《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

本义之外,睹还有其他用法:

(1)观察。《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赵简子要攻打卫国,派史默去卫国观察动静。《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关)兴睹之良久,无破敌之策,回寨与张苞、马岱商议。”

(2)了解。《淮南子·人间训》:“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了解事物的归宿。

此外,睹还是姓氏。《万姓统谱·麌韵》:“睹,见《姓苑》”

(睹的小篆写法)

3、眔。读 d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眔,目所及也。从目,从隶省。”许慎认为是会意字。本义是目光触及到某事物。

但实际上,眔是象形字。看一下字形演变:

(眔的字形演变)

眔在甲骨文已经出现,描绘眼睛下面有泪水。实际上就是 眼泪落泪的样子。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眔实际上就是“涕”的古字。

(眔的本义是流泪的样子)

所以,我们认为,眔字的解释,许慎之说不确。

眔的小篆写法如图:

(眔的小篆写法)

4、睽。读音有二个:

(一)kuí。《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睽,目不相聽也。从目,癸声。”形声字。本义是两眼不能集中视线同视一物。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聽当作视。”桂馥《说文义证》:“李焘本、《易·睽卦》释文、《增韵》、《洪武正韵》并作‘目不相视也。’”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

(睽的字形演变)

金文中,睽是两只眼睛下视,却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分散在四个点),后“目目”合并为“目”,癸字在右,于是合成“睽”的后世字形。因此, 睽的本义是两眼目光不能集中视力于一点。

本义之外,“睽”还有其他用法:

(1)乖离;别离;差错;违背。这是“睽”的引申义。《庄子·天运》:“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成玄英疏:“睽,离也。”陆德明释文:“睽,乖也。”三皇的心智就只是,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唐代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匡正那些行为乖离和差错的,激扬那些思想保守,不肯进步的。这里出了“睽违”这个词,后经发展,成为成语“睽违已久”,常出现在旧式尺牍之中,意思是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用在书信中,指指双方不见面已经好长时间了,其实如果用白话文表达,大致就是“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2)“睽睽”。指众目注视。 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这里也发展出一个成语“众目睽睽”,意思是众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指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3)目少精。《玉篇·目部》:“睽,目少精也。”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睽,《广苍》:‘目少精也。’”

(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离上。《字汇·目部》:“睽,又卦名。”《易·睽》:“睽,小事吉。”孔传:“睽,卦名。”

(睽卦)

(5)反目。怒目而视貌。《六书故·人三》:“睽,反目也。”柳宗元《贞符》:“交焉而争,睽焉而斗。”

(6)春秋时楚国地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杜预注:“睽,楚邑。”

(二) jì。读音出自《集韵》。

“睽睢”。张目貌。《集韵·至韵》:“睽,睽睢,张目貌。”就是睁大眼睛去看。

(睁大眼睛看)

睽的小篆写法如图:

(睽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4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神无月角色大全
365bet手机娱乐场

神无月角色大全

📅 10-27 👁️ 1645
号称绝不整容的“凤姐”整容后堪比换头, 美得让人惊艳
令字是什么结构?
365bet手机娱乐场

令字是什么结构?

📅 10-11 👁️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