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洗!手!
为什么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人体的手部是接触病菌最多的部位之一,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双手平均携带1000万个细菌,包括痢疾杆菌、伤寒菌、大肠杆菌等30多种病菌,每个指甲缝里平均有4—5万个细菌。说到便后不洗手的后果,有一个医学界的经典案例足以说明问题—— “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是一位厨师,1906年夏天,她被纽约的银行家华伦雇佣,和华伦一家去长岛消夏。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总计6人相继感染。
▲伤寒玛丽
房主找来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专家索柏(Soper)查明原因,经调查发现玛丽7年中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暴发过伤寒病, 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
通过化验玛丽的便便,专家发现,此人是 无症状伤寒杆菌携带者(美国发现的第一位无症状伤寒杆菌带菌者),且她做饭前方便后都不爱洗手,做的饭把病毒直接传染给了她的各个东家,间接传染给了无数人。
知识链接: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亦是伤寒(非“伤寒病”)的病因。这种细菌可以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即由人类排泄的粪便,再经由污染的水源或不卫生的人与人接触来传播。
实际上,除了如厕后要洗手外
餐前、手脏时、咳嗽或打喷嚏后
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准备食物的前、中、后
戴口罩前、摘口罩后
……
这些情况下统统要洗手!
洗手的重要性,你知道吗?
常言说“病从口入”,然而手才是病菌的传递者。手部接触到手机、电脑、遥控器、书本等物品后,就会黏附几十万个细菌,都可能为病菌传播创造机会。所以说,加强手卫生,绝大多数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 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
洗手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
1.用皂液洗手可以减少30%的腹泻相关疾病,也可以減少20%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2.洗手可以减少霍乱、志贺氏菌病、SARS、COVID-19等疫情相关病菌的传播。
怎么洗手?
◆ 用流动的水湿润双手。
◆ 用皂液抹出泡沫,认真搓洗手心、指缝、手背,以及指甲内面。
◆ 使用单次使用的纸巾或烘手机,擦干双手。
◆ 时间:不少于20秒。
7步洗手法,学起来!
👇👇👇
洗手不仅关乎日常生活
更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学习如何正确洗手
👇👇👇
— 往期推荐 —
END
来源:龙岗疾控、健康四川官微等
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品
运营服务:龙岗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