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現狀
編輯
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中華民國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和台軍攻擊三峽大壩論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對台導彈部署示意圖[62]
2016年2月1日,重組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正式成立。戰區司令員劉粵軍在介紹戰區主要職責時說,東部戰區負責指揮戰區陸、海、空、火箭軍部隊等武裝力量在台海、東海和西太平洋地區實施聯合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63]。而蔡英文在2016年5月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提出了五大軍事需求以應對解放軍的軍事壓力,第一是希望143架F-16戰機能在5年之內升級到F-16V版本,第二是要求購買新的空中加油機,第三是需要垂直起降戰機,第四是建造更多的500噸級飛彈快艇,第五是向美國引進電子干擾裝備[64]。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部署的各式導彈,被認為是針對台灣[65][66][67]。一旦海峽兩岸發生軍事衝突,解放軍可以封鎖或打擊台灣[68][69]。美國國防部認為解放軍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有超過1100枚係針對台灣[70][71][72]。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台灣就決定發展中程導彈。1999年,前國民黨投管會主委劉泰英說台灣的飛彈也可打到香港、上海。2004年5月,美國國防部提出台軍攻擊三峽大壩論。6月,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承認台灣有能力攻擊三峽大壩。9月,時任行政院院長的游錫堃認為台灣要保持足夠反制力,在立法院備詢時提出「你打我100顆,我就打你50顆,你打我台北、高雄,我就打你上海。」的恐怖平衡觀點。媒體報道指,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任政府皆積極推進中程導彈研發計劃——雲峰計劃。[73]
2016年初以東海艦隊機關為基礎成立的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負責台灣海峽南端(廣東南澳島至台灣貓鼻頭連線)以北、連雲港以南的東海和黃海海域[74]。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下轄一個甲級集團軍(陸軍第一集團軍)和兩個乙級集團軍(陸軍第十二集團軍、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其中,陸軍第一集團軍是對台軍事準備的重點部隊,曾進行跨海登陸演習和火箭炮跨海打擊演練[75]。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長期駐防福建廈門,曾執行炮擊金門、馬祖的任務,直至1979年兩岸停火[76]。1995年以來,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參加了在東山島舉行的多次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77]。
台灣《防務快門》雜誌指出,代號95401部隊的解放軍空軍空降武裝偵察大隊,類比包括台灣和日本琉球在內的一些假設軍事目標和基地,展開在不同氣侯、年分、時間的垂直打擊、垂直突襲的機降和相應作戰。此外,解放軍還建立了一個交通指引小組,小組成員全是由解放軍當中的福建人擔任,閩南話相當流利。未來機降部隊滲透到台灣後,可以馬上指揮交通,並擔任指揮中樞,有效融入當地。[78]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寇謐將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登文章《台灣如何在戰爭中打敗大陸》,提出三個戰法:第一「威懾戰」,就是「提高大陸入侵的成本,給解放軍、北京領導層和中國民眾帶來難以接受的痛苦」。第二個戰法是「政治戰」,「選擇幾項非對稱方案,把解放軍的痛苦最大化」,「破壞解放軍的士氣」;要美國給中國劃「紅線」,「如果跨過這些紅線,將招致美國軍隊的回應[79]」。第三個戰法是「網路戰」,「找出民事和軍事目標進行報復,破壞中國照常運轉的能力[80]。」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洪光撰文《大陸如何在戰爭中統一台灣》進行反駁,稱台灣面積不大、距離大陸太近、沒有戰略縱深,幾乎全台灣都被中國空軍和地對地導彈近程火力覆蓋;王洪光又表示,國軍兵力有限,部署集中。原本靠中央山脈為掩護的東部機場,現在也優勢不再。因為中國巡弋飛彈可以直接越過山脈,對飛機洞庫門進行攻擊等。[81]王洪光稱2020年前後會爆發台海戰爭[82][8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動武因素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可能動武的情形為:[84]
造成分裂事實
發生將會導致分裂的重大事變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2019年5月2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19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報告將其武統台灣的條件歸納為7條:[85]
台灣宣布獨立
台灣實質獨立
台灣內亂
台灣獲得核武
無限期延遲兩岸討論統一的對話
外國勢力干涉台灣內政
外國軍隊駐紮台灣
2020年4月,中國大陸核戰略專家楊承軍在中共中央台辦旗下官媒發文指出武統的6項觸發條件:[86]
宣布獨立
組織「獨立公投」
有外軍部署
重新啟動核武研發
軍事攻擊大陸
發生大規模動亂
手段
編輯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等人主張,要以戰促和、以武促統,實現「有壓力的和平統一」。[87]
俄羅斯總統普丁認為,中國只要發展經濟就能實現統一,並不需要動用武力。[88]
國際社會的反應
編輯
自兩岸分治以來,美國是對兩岸問題最具有影響的國家,美軍直接協防台灣。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軍不再駐台,協防台灣結束。進入21世紀後,美國、日本被認為是對兩岸問題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89]:5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勝於中華民國的背景下,中華民國朝野多寄望於外國協防台灣,抵抗解放軍。2019年2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接受CNN採訪表示,中華民國承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波的攻擊之後」,期待全世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經濟跟其他層面的打擊」[90]。25日,中華民國國防部長嚴德發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時,認為美國、日本皆有可能協防台灣[91]。
2021年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海軍上將警告中國正加速其野心,恐6年內攻打台灣,並企圖取代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宣布將與台灣軍隊聯合訓練及提供國防物資以維持防衛力[51][52]。6月28日,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活動中,日本防衛副大臣(日語: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質疑日本、美國等多國政府自1970年代開始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他認為有必要對北京向台灣的施壓「覺醒」。而民主國家必須互相保護,「所以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我們必須加以保護。」[9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就他的言論向日本政府進行交涉。30日,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這是中山泰秀個人的想法[93]。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表示,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政府將認定這是安全保障相關法所規定的「存亡危機事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以及美日一定要一同協防台灣。防衛大臣岸信夫進一步表示,實際上將視發生的個別具體狀況進行判斷,麻生太郎發言的確是日本政府的考量,並將持續關注台灣情勢。[94][95]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作者認為美、日會協防台灣,最終將解放軍攻台之戰推至中美日台之間的全面戰爭[96]:27。美國印太政策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在2021年5月說,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任何衝突都不太可能被局限在一個小的地理區域內,「我認為它會迅速擴大,並將以我認為沒有人能預料的方式從根本上摧毀全球經濟」[97]。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2022年1月19日的第三屆香港中美論壇上表示,不認為中國大陸會想入侵台灣、武統台灣,不過,他也說,如果中國覺得沒有和平統一的機會,可能就會覺得別無選擇[98][99][100]。
2024年6月,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在香格里拉對話峰會上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如果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可能會使用「地獄景象(英語:Hellscape)」戰略,即出動數千套無人武器,包括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將台海變為「無人地獄景象」,以便為美國的後續行動爭取時間。而在發表此番講話之前,解放軍剛剛結束了聯合利劍—2024A軍演。[101]
兵棋推演
編輯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3年1月9日以「下次戰爭的首場戰役」(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為題,公布了一份針對台海戰爭兵棋推演的報告,該報告針對中國侵台的成功機會、代價等,進行了24個版本的兵推。[102][103]
推演預計在美國、日本對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台灣進行軍事干預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的企圖將失敗,且解放軍海軍在3周內損失殆盡、兩棲部隊的核心戰力亦將瓦解。解放軍將有約1萬人陣亡、損失155架軍機及138艘艦艇,數以萬計的士兵被俘。
美國海軍將損失2艘航艦、10到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且在3周作戰中,將陣亡約3200人。
日本則將損失超過100架作戰飛機、26艘作戰艦艇,美國在日本領土的所有基地也將遭受嚴重打擊。
台灣也將遭受慘重打擊,「屆時只能奮力守護一座無水無電、失去基本民生運轉、經濟重創的島嶼」,並預估台灣軍隊作戰3周後傷亡約3500人,全部26艘驅逐艦、巡防艦都會被擊沉。